男女主角分别是芈华赢子婴的现代都市小说《完整版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由网络作家“汾清三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古代言情《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现已完结,主要人物是芈华赢子婴,文章的原创作者叫做“汾清三杯”,非常的有看点,小说精彩剧情讲述的是:他穿越到了大秦的最后一任皇帝身上,可在位的时间只有短短四十六天!好在自己才三岁,他紧握拳头,决心改变这一切!昌平君叛乱后,他一声“大夫,莫走!”改变了嬴政的责罚,将他留在了身边。当统帅,击鼓进军,有着数万的兵权,带领军队,打天下!在外人眼中,他是个仅有三岁就手握兵权的神童!...
《完整版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精彩片段
事实上,李斯确实猜到了大王的想法。
能在这个节骨点问这个问题,一定不是大王心血来潮。
大王盯着小公子的去向,问这个问题,答案已经很明显。
能破楚国者,王翦是也。
可王翦年岁已高,这一次更是称病回家养老,不知道大王是真的要召回他么?
听到李斯说完,嬴政却是笑了,“怎么?话就说一半,继续,到底是才合适。”
“大王,适合统帅六十万大军的人选,非王翦莫属。”猜出了大王的心思后,李斯放心地说出了答案。
嬴政闻言,没有回话,半晌后才点点头。
可紧跟着又叹了口气。
“大王不必叹气,王翦虽然固执,可小公子已经前往雍城,搞不好能说服王翦将军。”
嬴政转过头来,望着李斯,眼眸中有着赞许,没想到自己的心思都被他看穿了。
能在自己惆怅的时候,出言安慰,这李斯挺上道的。
“王翦是个倔脾气。”嬴政开口道,“这去雍城养病,摆明了就是生闷气,估摸着现在正等着我登门呢。”
年初商议,王翦要六十万大军才能伐楚,可李信才要二十万即可,嬴政选用了李信的计谋,王翦则称病回了雍城。
可眼下,李斯大败而归,倒是真的需要六十万大军时,却只有王翦合适,他不正等着大王上门谢罪么?
“大王,我观小公子人中龙凤,虽三岁,可已通人事,想必他知晓大王难处,此次前去乃是劝导王翦将军。”赵高见缝插针上前劝慰。
“是啊,大王,小公子这等聪慧之人,臣可是闻所未闻,一定能够带着王翦将军归朝。”李斯也附和道。
听到两人夸赞自己的孙子,嬴政听完很是受用。
带着笑意道:“子婴……确实不错,可别依仗人家一个三岁的孩童,等到人马调度齐全,你二人随我去一趟雍城。”
“诺!”
……
咸阳距离雍城并不远,三日的路程便已快到。
还未到城门口,坐在马车里的子婴,就听外面来报:“将军,雍城外,有一队人马正在等候。”
蒙毅点点头,转身对着马车整箱禀报,子婴掀起帘子自己出来了。
“想必是我娘亲,在等着我了。”
……
刚出咸阳时,子婴就派遣了信使去了雍城。
估摸着扶苏夫妇早就在城外等着了,几个月不见,王燕也是想儿子紧了。
等看到车队,不等车队走近,她倒是直接骑马赶了过来。
这时候的子婴,正站在马车上,只看到一袭红衣的人冲了过来,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王燕单手提了起来。
“子婴……想死为娘了。”王燕搂着子婴就扶着上了马。
蒙毅早就看到了王燕,自然没有阻止。
可没想到,这王燕竟然抱着子婴就朝着雍城赶了过去。
无奈之下,蒙毅只好带着其余人,朝着雍城而去。
感受到脸上的泪水,子婴也是抽噎了一下,低声道:“娘亲可好?”
听到自己儿子的声音,王燕却是哭的更厉害了,当初在章台宫外,听到子婴开口说话。
王燕感动不已,可转眼间就与儿子分别了。
每天在雍城,就是担心子婴吃不好穿不暖的。
这算下时间,都过去了两个多月,在这期间听到自己儿子竟然被封侯了。
也是大感意外,没想到子婴一个人在王宫内,过的比自己想象中的好。
这反而让她有了一种失落感。
到了城门外,子婴却见一帮子身穿铠甲的将士,早已等着 了,而另一边,却是一大群的百姓,在翘首以盼。
小说《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这一道声音传来,顿时让场内的所有人都停止了动作。
子婴觉得这就是九天玄音,宛如天籁,可对于国夫人而言却是如坠冰窟。
这么多年了,大王哪有白天来找自己的?一年能来自己的院里都屈指可数。
可转念一想,自己惩处个侍女而已,也不是什么大事。
倒是抱起子婴的侍卫,赶忙放下子婴,跪在了地上。
准备动手的侍卫心中略一思量,县官来了,还理什么现管的事?
赶忙也放下了武器,跪在了地上,得亏大王来的及时,横竖他两边都没得罪。
见着奶娘没什么事,刚恢复行动的子婴顿时小跑着迎向了刚踏入院内的芈华。
爷孙俩撞了个满怀,子婴直接撞的四仰八叉的。
院内已经响起了,“参见大王”的呼声,可芈华的目光都在自己孙子这里。
望着仰躺着在地上的子婴,芈华有点哭笑不得。
一旁的蒙毅眼疾手快,将摔倒的子婴扶了起来,也顾不得子婴脸庞上的泪痕和鼻涕,用自己的袖口顺手就擦了擦。
这时候的芈华,才发现自己的长孙这般模样,只当是小孩玩耍在这哭闹,问道:“怎么回事?”
看着威严的大父,刚才的无助感消失无踪,子婴泪水又流了下来,道:“大父救我!有人要杀我!”
芈华闻言一愣,三岁孩童的言语虽当不得真,可子婴这一脸的苦相,多少是受了不少的委屈。
目光扫视着场内,等见到躺在血泊中的两名侍女,竟然这般惩戒,估摸事情不简单。
好在子婴身上,并未有什么伤痕,于是放下了心来。
沉声道:“赵高,你给我说说,到底怎么回事?”
赵高心里暗暗叫苦,这又不是自己的地界,国夫人还在一旁呢。
可大王竟然让自己来回答,自己怎么说?
说是国夫人在惩戒奴仆而已,可为何惹得小公子一脸的可怜相?
还是说,是国夫人非要杖毙子婴的奶娘,才惹得小公子这般?
赵高张了张嘴,还未来得及说话,国夫人的声音响起:“大王,是臣妾的错,臣妾惩处几名侍女,或许是惊吓了小公子。”
芈华内心半信半疑,倒在血泊里的侍女估摸是活不成了,这可不是简单的惩处而已。
他望向子婴,问道:“是这样吗?”
大王这一问,立刻让国夫人浑身不安,这子婴以往没开口说话,看着有点痴傻笨拙,可没成想,一开口说话后,竟然这般聪慧。
就凭着刚才说的,有人杀他,已经把这件事上升到一个层次了。
而大王明摆着,是要护着自己的长孙。
自己此刻还跪着呢,大王也没让自己起来。
可见大王此刻,心中有多不满。
如果这子婴张口胡乱攀咬,自己该如何解释?
听到大王的问话,子婴刚想撒出心中的怒意,直指国夫人草菅人命。
可转念一想,这里是秦国啊,自己身为大王长孙,长在这王宫深院处,本就是处处危机。
就算自己胡乱攀咬,想必大父也会查清事由,才会处罚国夫人。
可处死了两个奴仆而已,对于国夫人来说,能有多大罪?
想到了这里,子婴收住了哭声,决定苟住为上,于是开口道:“大父,刚才……我是吓着了,我就是与胡亥嬉戏打闹,他们就要打死我的奶娘!大父,你可要救孩儿啊,孩儿不能没有奶娘啊!”
子婴说完又靠近了芈华,伸手捏住了衣角,仿佛吓坏了一般。
听到子婴的话,国夫人顿时松了口气,子婴不过是个三岁孩子,一切都是被吓住了,想要自保也是正常。
这话说的流畅,哪里像是痴傻笨拙?
好在,这小子才三岁啊,想到这里,国夫人也就释然了,小孩子嘛,哄哄就好。
反正以后每日都来请安,自己用点个吃食哄着,早晚和自己亲。
反正其父母,在外三年,只要这三年内,我与他打好关系,以后必然能记得这番恩情。
国夫人想到这里,心中悸动不已,这深宫内,必须得有自己的依仗,齐国的王兄可不能保着自己一辈子。
见子婴这番模样,芈华有点心疼,也没问国夫人,继续问赵高道:“是这样吗?”
赵高连忙点头,“回大王,却是如小公子所言,只是打闹时,胡亥受了伤,故夫人才责罚了几名侍女。”
侍女指的自然是被打死的两位,赵高简单用‘责罚’来说明了事情的经过。
芈华闻言,心中大致知晓了经过,也不多言语,对着众人说:“都起来吧。”
听到大父的话,子婴知道今天这关是闯过去了,连忙松开手过去搀扶自己的奶娘。
可奶娘哪敢在大王面前,让小公子搀扶,连忙低着头爬了起来。
子婴见奶娘没了事,转身继续对芈华道:“大父,刚才这个人把我拖走了……”
小手指着其中的一名侍卫,那人闻言立刻跪在地上,刚才任凭子婴如何呼喊,他都不为所动,原本以为事情就过去了,没想到小公子这时候还记着仇呢。
可你记仇也得找下命令的人呐,侍卫只得在内心悲叹,到了嘴边却说:“大王赎罪,大王赎罪!”
他也不辩驳,“砰砰”地在地上磕着头。
芈华摆摆手,“行了,冲撞了小公子,拖出去杖责二十吧。”
侍卫如蒙大赦,赶忙领罪,与另一位侍卫出了院门接受惩处。
杖责二十,看似很重,没有三个月下不了床,可相比于被杖毙的侍女,这已经是天大的恩情。
见事情解决,芈华对着子婴的奶娘道:“把小公子带回去吧,以后早上请安的事就免了。”
奶娘闻言,叩谢后,抱着子婴就出了院门。
送走了子婴,芈华便朝着院内走去,国夫人立刻迎了上去。
饶是胡亥满脸是血,被咬伤的手举过头顶,芈华只是望了一眼,道:“快下去,让人给你包扎下。”
蒙毅心里忍不住啧了咂嘴,这深邃的咬痕,可不像子婴说的嬉戏打闹,至于谁咬的,自然不需要猜。
胡亥站在原地,有苦说不出,自己的两名侍女被母亲大人给打死了,谁还能来为自己包扎?
……
芈华一路进了内院,国夫人赶忙让侍女煮茶伺候着。
等到芈华落座,国夫人笑盈盈地凑近,捏着肩膀道:“大王许久不来了。”
“嗯……”芈华应了一声,继续道:“赵高和你说了吧。”
“自然,臣妾今日便给王兄写信,催促那青铜物资,早日运来。”
芈华点点头,“也不能让你王兄吃了亏,该有的钱帛一个也不会少。”
两国交易,可不是空口白话,齐国这些年靠着倒卖物资,从秦国这赚取了不少钱帛。
国夫人没有接话,却是道:“臣妾给大王舞上一段,许久不见,也是练了些新花样。”
芈华伸手把国夫人揽进怀里,深深地盯着她,这目光让国夫人仿佛梦回十几年前的成亲之日,竟有点娇羞般地转过头去。
耳畔传来芈华不急不缓的声音,“我那孙子子婴,你可不能打他的主意。”
小说《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至于让扶苏自己去请王翦,子婴却是没有想过。
一个帝王的颜面很重要,作为扶苏的长孙,子婴有必要维持。
何况,如果王翦主动一点,想必官途亨通,也会一帆风顺。
这对子婴来说,绝对是一大助力。
毕竟,按照历史的进程,自己虽然当了皇帝,可也是在胡亥杀光了兄弟姐妹,自己是个替补的。
想要纠正历史进程,正常当上这个皇位,还得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
第一件事,就是得让扶苏得到大父的赏识,被立为太子,自己才有机会问鼎皇位。
咸阳城墙上,扶苏望着远去的车队,显得恋恋不舍。
一旁的李斯和赵高陪伴左右,见大王半晌不语,李斯率先开口道:
“大王,小公子已经走远了,有蒙毅跟着,不会出什么大乱子,咱们还是回宫吧。”
还有好几个奏议等着大王签批呢,李斯心里默默想着。
扶苏没有回头,反而问道:“你们二位觉得,这六十万大军的统帅将领应该谁来做?”
两人一人是廷尉,负责兵马的粮草调度,一人是执掌刑罚狱寺,都是实权的人物。
可听到大王的问话,却是沉默不语。
两人不知道大王的意思,不好直接开口推荐,这可是左右国家命运的事,两人可不敢乱说。
“随便说。”仿佛看穿了两人的想法,扶苏继续道:“不过是议论,当不得真,不要有顾虑。”
听到大王这般说,两人互望了一眼,赵高立刻拱手回道:
“大王,臣觉得,这六十万大军的掌控,非一人所能,还得兵分两路。”
“哦?详细说说。”
“是。”赵高听到大王鼓励,清了清嗓子,“我秦国虎将虽多,可几十万兵马调度并非易事,想来也就武安君白起可以堪当此任,可眼下,现任的将军们,无人可以掌控这么多兵马,我建议,继续让李信、蒙恬各领三十万大军,对阵项燕。”
赵高这般说,也是有他的道理。
李信和蒙恬,两人一共二十万大军,就打到了城父,想要拿下寿春,也只是时间问题。
之所以这般会失败,都是昌平君所致,粮草未到,导致军心不稳。
再加上项燕用诈,偷袭了秦军,所以才招致大败。
只要两人继续率军出征,自然是最佳的人选。
如果,这国内还有人可以媲美两位将军,只有王翦和王贲了。
可王翦年迈养病在雍城,王贲驻守大梁城,却都堪堪无法调度。
见赵高说完,扶苏“嗯”了一声,反问李斯道:“李斯,你说说看。”
李斯本身低着头,听赵高说完,自己就不想说了,这等国家大事,说了好的没奖励,说的差了却还有处罚。
可大王都叫自己的名字,李斯只得硬着头皮上前道:
“大王,我秦国虎将如云,单是拿出任何一个都可镇守一方,可各有各的特色,得看使用的时机。”
“继续!”
“是,李信勇猛,善用奇兵,两军对敌,总有出人意料的战法,可心情焦躁没有耐心,沉不住气。”
见大王没说话,李斯继续道:“蒙恬精通骑射,善于领导骑兵进行大规模穿插突袭,可大规模军团对战经验不足。”
“至于王贲则善于打优势战,耐心和李信相同,而蒙武缺少主见不适合当统帅。”
李斯洋洋洒洒,一口气把大秦的几名虎将全部点评了个遍。
一旁的赵高默默地听着,他清楚,李斯是聪明人,既然这般直接点评将领,一定是猜到了大王心中所想。
子婴当然知道,在这朝堂之上,可没有人会理会一个三岁小孩的话,可子婴还是想开口。
看着眼前嬴政落寞的身影,子婴意识到,这不但是千古一帝,还是自己的大父!
不管众人怎么想,子婴还是开口,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这三个字细若蚊声,可大殿内这般安静,还是传入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众人心中疑惑,这大殿内,怎么突然有小孩的声音?
当看到大王扭头望着自己的长孙子婴时,众人这才恍然过来,原来说话的是小公子子婴!
可咸阳城内,哪个人不知道,这小公子虽然生的可爱喜人,可三岁了压根口不能言啊!
三岁不能言语,这放在民间也是迟缓痴傻之人,大王为了这事没少请大夫前来治疗。
可看完之后,小公子身无异样,只是发育迟缓而已。
这要是在个普通人家,也就是个小事罢了,顶多孩童蠢笨痴傻,只要有一把子力气,照样可以生活下去。
可子婴,生在的是帝王之家,虽贵为长孙,若是真的蠢笨痴傻,以后与这王位可就无缘了。
但今日,这子婴不言则已,一开口就是这石破天惊之言,恰恰是在这大王最需要支持的时候。
可朝堂议事,毕竟不是儿戏,群臣的议论顿时响起。
“恭喜大王,小公子终于开口,可这决议还望大王三思啊!”
“是啊,三岁小儿,哪里知道其中复杂艰辛,大王明断秋毫,此时决不是进攻楚国的最佳时机。”
……
人群议论,大多数的意见都是劝大王三思,可这子婴一开口,让朝堂的气氛变得不一样。
而这其中最苦闷的,当然要属李斯了。
调集兵马,干系最大的,除了领军的将领外,就要属他了。
当大殿内的群臣和自己一条心时,李斯才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他最怕的是这帮武将,为了军功再度抢邀着要去攻打楚国。
好在,李信和蒙恬给他们打了一个样,连这两个猛人都折戟楚国,哪位武将还敢出这个头?
而文官们,李斯倒是不担心,自己虽然掌控全国的后勤调度,可执行下去,免不得其他官员的配合。
动员五十万大军,可不是嘴上说一说而已,从各地汇集,其中的粮草辎重,衣物补给这可是一个天文数字。
虽然,大秦也称得上家大业大,可楚国也是横跨千里的大国,大秦高度施压反而会助长了楚国的内部团结。
负刍虽然不足挂齿,可在大秦半辈子的昌平君已经归了楚国,这就让战争的难度更上了一个档次。
原本,只要再沉默几秒,兴许大王就会从长计议,哪怕依旧要攻打楚国,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让他多些准备时间。
可当李斯听到“我赞同”,瞪大了眼睛望着子婴,哭笑不得。
虽然三岁孩童所言,当不得真,可他毕竟是大王的长孙,而此刻又站在高台之上,李斯摸不准大王的想法。
此刻的嬴政也是错愕的,他没想到自己的孙子,竟然能听懂自己的想法,这和以前印象里的反应迟缓的孙子完全不一样。
他望着那幼小的声音,反倒来了兴致,问道:“来,你说说,你为什么赞同要打楚国?”
这话一出,李斯顿时松了口气,这三岁的孩童哪里懂得什么道理?
大王这样一问,等到子婴答不上来,这调集大军的事宜,还可以再缓上一缓。
子婴闻言,站在原地没有立即说话,他自然知道,楚国必灭。
可也不是在今年。
此刻的年月,应该是公元前225年,秦王政22年。
而楚国的灭亡是在公元前223年,时间还需要2年,对于历史系的他来说,这段历史他自然熟悉。
秦王政23年,嬴政差王翦率领五十万大军攻伐楚国,次年楚国灭亡。
这也是子婴敢于接话的原因,楚国这一战必然要打,但,出兵的年月得是明年。
他正在想着,怎么用孩童的语气,来回答自己大父的问题,一旁的赵高倒是先开了口。
望着子婴愣在原地,赵高上前连忙谄笑道:“大王说笑了,小公子今日才开口吐言,哪里知晓这般多的言语,或许是刚才跟着大王念叨了几句,仿着说了句‘我赞同’的话语。”
众臣听到这话,各个都松了口气,赵高说的在理,原来今日小公子才开口说话,兴许是跟着大王念叨了一句赞同。
而此时,李斯终于放下了心来。
大王虽然为人霸道,可他是个明君,不会因一时的怒气而冲动。
当初,自己写的谏逐客令,被多少同僚劝阻,莫要忤逆了大王的意愿。
可大王看完后,还是遵循了正确的意见,取消了逐客令,并给自己加升到了廷尉。
李斯相信,大王不会这么糊涂!
嬴政心中也默叹了一口气,赵高说得多,小孩子学大人说话也正常,何况自己的孙子今天刚开口,刚才的话当不得真。
他默然地转过头,正想和群臣再辩解一番,可子婴这时候开口了。
“孩儿不懂得天大的道理,只知道,猎物最脆弱的时候,就是在它受伤的时候,这时候不给它致命一击,等到它缓过气来,想要猎杀,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一股脑儿将话说完,子婴显得有点喘,可这声音实实在在传入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大殿内的百官,顿时愣住了,没想到子婴不但开口说话,还说的这么流利。
而且举得例子恰到好处,其中道理浅显也真实。
“这……这小公子,竟能答的上来?”
“岂止答的上来,眼下的楚国不就是这副情形么?”
李斯见群臣开始为子婴说话,立刻道:“可……可我大秦,也需要休养时间啊……”
说完,就望向了台上的大王,当看到大王一脸所思,李斯心里暗道坏了。
“猎物最脆弱的时候……”嬴政嘴里念叨着这句话,心里充满了激动和一丝诧异。
这句话说得在理,此时的楚国虽然胜了秦国,可负刍夺得王位不争,正是最虚弱的时候。
当初他认为,二十万大军就可歼灭楚国,也是看在楚国内乱之际。
虽然项燕最后逆天改命,可楚国的本质问题没有解决。
曲、景、昭三家的争权夺势,还在楚国上演。
而最让嬴政诧异的,是子婴竟然说出这么有道理的话来。
想到这里,嬴政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对着众臣道:“你们看看,你们饱读诗书,都比不得我孙儿的见识。”
众大臣尴尬地杵在原地,低头汗颜,可转念一想,这没准是大王上朝前嘱咐小公子所言,想到这里,大家的心里好受了许多。
否则,这般三岁就懂得这等道理,岂不是过于妖孽?
何况道理浅薄,这里谁都知道此刻楚国虚弱,可大秦刚刚才败了一仗啊。
此消彼长,还真不能说大秦稳操胜券。
未等李斯说话,一旁的王绾走出人群,再度谏言道:“大王当以国家为重,岂可因一孩童戏言,赔上这国运?”
在王翦的战略方法看来,第一步,一定是要守住要害地点,想办法与楚军对峙,等待机会后再度出击。
这也就是子婴说的,等待楚国国力不支,最后再谋求出击。
楚国耗不过秦国!
所以,压根不需要费这个力气去夺取陈郢。
王翦把舆图拿了起来,细细端详,这才找到自己原本计划的漏洞。
如果自己只仗着大梁城和陈地,那项燕自然可以用陈郢对函谷关发动突袭,会让王翦腹背受敌。
想到这里,王翦深吸一口气,“兵者,诡道也!”
原来自己的漏洞在这里,只要上下都有据点,那楚国就只能和自己耗着,如果不愿意耗着,那秦国就继续进军。
可,子婴是怎么想到这点的?
王翦摸着脑袋陷入沉思,半晌后,他想到了一个可怕的结果。
自己这个孙儿,恐怕真的是军事天才,可却未能表露出来,这十分不符合三岁孩童的心性。
“王宫深院,水深的很啊,我这孙儿,估摸是受苦了……”联想到大王幼年的经历,王翦似乎猜想到了什么。
就在这时,子婴欢快的声音响了起来,“外大父,我来取剑了。”
王翦笑着望去,只见子婴拿着个绳子,跑了进来,身后跟着蒙毅,而蒙毅则扛着一个木桩一样的东西。
仔细一打量,这才发现,蒙毅竟然把打水的滑轮都带了进来。
只见子婴指挥着蒙毅放下木桩,用绳子穿过后,绑在了宝剑上。
王翦立刻想明白是怎么回事,立刻黑着脸道:“这……这可不算。”
“怎能不算?莫非外大父要食言?”子婴小脸认真地说着。
王翦一阵语塞,当初没有制定规则,可谁能想到子婴竟然有这样的办法。
用滑轮来提这宝剑,若是用这般的方法,搞不好还真的能让他拉起来。
可这剑乃是王翦荣誉的象征,王翦未来是要传给自己的孙子的,哪能那么容易送出?
“可你这方法,算不算作弊?”王翦小心翼翼道。
子婴歪头道:“又没定个规矩,我这也算作弊?外大父不想给就直说。”
说完,子婴也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见自己的乖外孙生了气,王翦心中一咬牙,外孙也是孙,都一样,于是笑道:
“那你能拉起来,我就送给你。”
子婴听完这才笑了起来。
“老将军,你疼外孙,还真是下了血本呀。”一边绑着身子,蒙毅一边打趣道。
大王上赏赐的宝剑,谁不当个宝贝,怎会和一个三岁孩童来打赌?
蒙毅想不通王翦的想法。
王翦自己也是肉疼,望着子婴攥着绳子的小手,只能祈求他别拉动宝剑。
滑轮在这个时代已经广泛使用,子婴是见过雍城内的工程器具,不少的零件都是采用这样的滑轮来省力。
见蒙毅绑好后,子婴咬着牙,使劲一拉。
可预想中的宝剑,并未提起。
饶是有了滑轮的加持,想要拉得动这三十斤重的宝剑,也不是易事。
王翦心中一喜,可下一刻,子婴咬着牙提起了宝剑。
哀叹一声,王翦坐回了椅子上,看着蒙毅把宝剑递给子婴。
子婴没有接,伸手抚摸了一下,笑着对王翦道:“外大父,你好像不开心啊。”
王翦苦着脸,想要说些什么,勉强挤了个笑容,“哪有,外大父开心的很。”
这话也不假,子婴给自己想了克制楚国的法子,相比之下,他还是赚了。
只是他肉疼这太阿剑,大王赏赐给自己,自己都没舍得佩戴呢,就便宜了小子婴。
没见到子婴,扶苏不露声色,夸赞道:“国夫人用心了,若大秦能胜,得给夫人记上一功。”
听到大王的夸奖,国夫人的笑意更甚,“大王说笑了,妇道人家,也就只能做些个针线活。”
想到了什么,国夫人继续道:“刚收到王兄的来信,正准备去给大王报喜呢,大王需要的青铜物资,约莫三日后即刻抵达咸阳。”
“哦?那可还真是一件大喜事啊。”
看到大王的神情,国夫人心中很满意,有意侧了侧身,让大王可以看到自己身后的红巾。
想着,大王这番前来,除了夸奖自己,今夜是否也会在这留宿?
可扶苏却是问道:“宫内的孩子都在这,子婴呢?”
是啊,子婴呢?
连其他三岁的孩子,都在这绣红巾,子婴这般懂事的孩子,怎么会不在这里?
扶苏可不觉得,子婴和国夫人会有什么过节,三岁的孩子,哄一哄就完了,哪里懂得记仇呢。
国夫人表情略带一些失望,还以为大王会继续夸赞自己呢,自己可是绣了一条带龙的红巾。
这是给大王单独准备的,还未绣好,可大王这个角度按理说一定能看到啊。
可他,却开口问子婴。
国夫人叹气道:“子婴那孩子,我观他年幼,就没叫来做这般事,寻思着他也帮不上什么忙。”
站在角落里的两个三岁孩子,互望了一眼,脸上都带着委屈。
好家伙,合着子婴是三岁,咱俩不是三岁是吧?
心中不忿,可却不敢在父王面前造次,他们可没有子婴那胆子。
“是这样。”扶苏了然,看向国夫人的眼神,多了些许赞赏之色。
听到子婴不在这里,扶苏转身就要离去。
国夫人愣在原地,这才进来说了不到三句话,怎么大王就要走?
她当然能想到,大王这是要去找子婴,可这也太偏心了吧。
自己可是把秦国重要的青铜物资,给运来了。
连一宿都不愿意留吗?
望着转过去欲走的大王,国夫人的表情哀伤。
胡亥把一切都看在眼里,看到自己的母亲这般神情,不忿道:“父王,子婴我们早就去叫过了,可他听到要来绣红巾,却是不愿意来。”
“嗯?”听到胡亥的话,扶苏疑惑道:“你们谁去叫的?”
如果是胡亥去叫,小子婴那般聪慧肯定是不愿意来。
若是随便派个侍女前去,子婴估摸着也没当回事。
没娘的孩子,就是野啊……
扶苏忍不住感叹道,胡亥如此,那子婴更是如此。
“是娘亲亲自去叫的!”胡亥大声道。
“胡亥!休得胡说!”国夫人自然知晓,和子婴争宠是自寻死路,断然呵斥道。
当初朝前会议后,王翦获得了统帅三军的职位,赵高私下找国夫人商量。
在宫内,得给子婴三分面子。
虽然扶苏被放逐,离的太子之位愈加遥远,可王翦毕竟是扶苏的老丈人。
明面上,切莫造谣闲话,切莫被人抓住了把柄。
当初,赵国就是这反间计,让君臣生了间隙,导致李牧之死,赵国灭亡。
所以,在这个时候,切莫有任何攻击王翦的动作,哪怕是王翦的亲人,免得被大王生疑。
听到胡亥在这意气用事,国夫人真想捂住他的嘴。
可国夫人越是这般,胡亥却越是想说,他岁数也不小,甚至娘亲受了委屈,必须得在父王面前得到公正的待遇。
于是胡亥继续道:“我娘亲亲自去了三次,可子婴每次都不愿意来,还说不来是为了大秦,可我私下知道,他是在玩耍!哪里是为了大秦!”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