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小说屋 > 现代都市 > 多子多福!大明皇室子孙昌盛全文小说

多子多福!大明皇室子孙昌盛全文小说

真心罐头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今天安利的一篇小说叫做《多子多福!大明皇室子孙昌盛》,是以朱桢朱标为主要角色的,原创作者“真心罐头”,精彩无弹窗版本简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等走到街口,江夏侯心中的疑惑,变成了惊讶。他们所在的街道,是武昌城最大的街道,也是原本的粮行所在。如今这条街上,人头攒动,声音鼎沸!街道一头,搭着一个高台,高台上站着的,正是武昌的治农官,胡宗尚!此时他正在安排手底下的人,一袋一袋地发粮。台下的百姓,簇拥在一起,高举着双手,......

主角:朱桢朱标   更新:2024-05-12 17:3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桢朱标的现代都市小说《多子多福!大明皇室子孙昌盛全文小说》,由网络作家“真心罐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今天安利的一篇小说叫做《多子多福!大明皇室子孙昌盛》,是以朱桢朱标为主要角色的,原创作者“真心罐头”,精彩无弹窗版本简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等走到街口,江夏侯心中的疑惑,变成了惊讶。他们所在的街道,是武昌城最大的街道,也是原本的粮行所在。如今这条街上,人头攒动,声音鼎沸!街道一头,搭着一个高台,高台上站着的,正是武昌的治农官,胡宗尚!此时他正在安排手底下的人,一袋一袋地发粮。台下的百姓,簇拥在一起,高举着双手,......

《多子多福!大明皇室子孙昌盛全文小说》精彩片段


朱桢胸有成竹,往前走去。

江夏侯急忙跟上,心中充满了疑惑。

连续两年,蝗灾,水灾,楚地早已没有了粮食储备。

今年的秋粮也还没成熟,他天天待在朱桢身边,也没见他关心过粮食的事儿,不曾往外写过借粮的书信,不曾跟任何人商议过粮食的问题。

如此境况,武昌怎么可能不缺粮?

可刚才的百姓,确实高声大喊有粮食吃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等走到街口,江夏侯心中的疑惑,变成了惊讶。

他们所在的街道,是武昌城最大的街道,也是原本的粮行所在。

如今这条街上,人头攒动,声音鼎沸!

街道一头,搭着一个高台,高台上站着的,正是武昌的治农官,胡宗尚!

此时他正在安排手底下的人,一袋一袋地发粮。

台下的百姓,簇拥在一起,高举着双手,高声欢呼着。

“楚王千岁!”

“楚王英明!”

江夏侯傻眼了,惊讶地看向朱桢:“王爷,这……这是怎么回事?这些粮食,是哪儿来的?”

“还能哪儿来的?当然咱们的百姓们自己种的!”

“走吧,过去看看,就全都知道了。”

两个人走到近前,终于能听到台上的胡宗尚在喊什么了。

“都不用挤!都不用抢!”

“今天发粮,人人都有!楚王绝不会让武昌,出现半个饿死的百姓!”

“今天发的粮食,不同以往,都听清楚了!”

“这是玉米!饿极了,回去可以先用水煮了,啃上几个,又香又甜,剩下的可以脱粒储存!”

“这是土豆!能烤,能煮!存在干燥之处,发芽了要挖掉芽再吃!”

“这是番薯……”

江夏侯看着胡宗尚身后摞成小山的袋子,惊讶万分。

“怎么、怎么会有这么多?这些粮食,究竟是怎么变出来的?”

朱桢淡淡一笑,昂首挺胸地说道:“本王既然是楚王,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百姓们饿死?”

“这是本王从外地引进的新品种粮食,成熟期短,产量高,今年来的仓促,种子备的不错,只播种了楚地四分之一的土地。”

“但胡宗尚前日回报,就是这一千顷的土地,却是过去两千顷土地的产量!”

“距离秋收,还有两个月,这些粮食不光足够武昌的百姓们吃到秋收,还能有一多半,可以运往前线!”

江夏侯早已经听得瞠目结舌:“一千顷土地,产出了以往两千顷的粮食?”

“若是这种粮食能全国种植,那我大明岂不是有望能一统天下?”

“王爷,您该不会是做戏骗我吧?这世上,真有这种粮食么?”

他会这么想,一点也不意外。

在吃不饱饭的古代,粮食就是一切,哪个国家粮食产量高,哪个国家就有话语权!

粮食多,就能多养兵,国富民强,全看有没有粮!

“骗你?”

朱桢苦笑摇头,扭头吩咐手下两句。

手下立刻把胡宗尚给带了过来。

“治农官胡宗尚,叩见王爷!”

胡宗尚见到朱桢,跪下就开始磕头。

“起来吧。”

“谢王爷!”

胡宗尚站起身来,从身后拿过来一个食盒,打开之后,里头摆着八根黄澄澄,煮熟的玉米。

“王爷!这是煮好的玉米!”

他拿起两根,恭敬地献上,又给了江夏侯一根,说道:“这玉米刚下来,我就打算给王爷送去。”

“可王爷早就嘱咐过我,万事以百姓为先,所以我才在此搭了高台,给城中百姓分粮!”

江夏侯一听,更是对朱桢肃然起敬。

眼前这从没见过的“玉米”,身为王爷的朱桢,居然还没吃过,就先发给了百姓?

这是何等爱民?

“王爷……”

江夏侯羞愧地看着朱桢,一时间不知该说些什么。

朱桢笑笑,拿起玉米啃了一口,对江夏侯说:“不必多言,先尝尝,这玉米甜得很!比一些水果都好吃!”

“呃……是!”

江夏侯不敢怠慢,立刻把玉米塞进嘴里,玉米的鲜香,顿时充满了整个嘴巴。

“好吃!”

他瞬间瞪大了眼睛,立刻狼吞虎咽地啃了起来,一根啃完,意犹未尽。

“王爷,侯爷,这底下,还有番薯和烤土豆呢。”

朱桢和江夏侯品尝一番,然后带着胡宗尚找了个茶楼坐下。

茶楼外,不少分到粮食的百姓,欢天喜地地往家走。

“昨天,我还以为全家都要饿死了!想不到今天就分到了粮食!”

“还不要钱!说是强征军粮的补偿!”

“唉,惭愧,我以前还以为楚王当咱们这些百姓的人命如草芥,真是冤枉了王爷!”

“是啊,原来楚王早已经算无遗策,算准了时间!”

“这三种粮食,产量太高了,听说,给咱们分了粮,还有余剩下能供给前线!已经派人运出去了!”

“明年我家里不种小米了,就种这个!”

“我也是!”

……

江夏侯听着楼下百姓们的声音,百感交集,原来他一直以来对楚王的看法,都是错误的!

楚王明明是以民为先,新粮食下来都让手下先分给百姓!

前线的军粮,也算得正正好好,早已运送出去了!

“王爷!”

江夏侯突然起身,扑通一声跪在朱桢面前,大声喊道:“江夏侯裴振义,竟然对王爷无理猜疑,还说出了不敬之语,请王爷降罪!”

他是想请罪的,没想到这一嗓子,喊得茶楼下头的人都听了个清清楚楚。

路过的百姓们抬头看,发现了坐在窗边的朱桢。

“是王爷!”

一个人大喊一声,把背上的两个大麻袋往地上一扔,就扑通跪了下来:“叩见王爷千岁!”

其他人也有样学样,跪地高呼。

朱桢走到窗边,伸手道:“都起来吧!”

“王爷!明年,明年俺也想种玉米!请王爷恩准!只要王爷愿意,我愿意……多出一成赋税!”

新粮食产量高,两倍的产量,就算是多出一成赋税,家里的余粮也会比往年多得多!

“王爷,明年俺想种土豆!俺愿意多出两成赋税!”

又一个人高声喊道。

其他人也争先恐后地喊了起来。

“俺想种番薯!”

“俺多交四成税!”

朱桢闻言大笑不已,半晌,他双手虚按,对所有人说道:“明年,你们想种什么都可以随便选,找治农官胡宗尚领种子,学技术即可!”

“至于赋税……本王宣布,从今往后,楚地赋税永久减半!”


多娶上几房?

最好还能生娃?

你怎么不上天啊!

听到这番没心没肺的话,朱元璋顿时气得七窍生烟,双眼喷火。

要不是顾忌满朝文武在场,以他的作风,估计早就忍不住抽鞭子了!

我老朱家什么时候出了个这么没出息的孽障啊!

朱元璋越想越来气,别的藩王去封地,那都是为了拱卫京师,保家护国。

这个逆子倒好,脑子里装的全是女人?

“父皇且息怒,六弟今年毕竟已经十八岁了,正是成婚的年纪。”

“再者,堂堂一国亲王封地就藩,府中没个王妃,确实不成体统。”

“更何况日后诞下一男半女,也算为宗庙添嗣,绵延香火啊!”

“六弟拳拳之心,绝非一己之私,还望父皇明鉴。”

察觉到苗头不对,太子朱标连忙站出来打圆场。

作为大哥的他,对于老六朱桢,自小就十分宠溺。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乃是人之常情,朱标当然不会埋怨老六看上去近似胡闹的行为。

听到这番话的朱桢,暗暗朝老大竖了一根大拇指。

“老大果然厉害,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有理有据,连我都差点信了......”

其实朱桢也不傻。

他之所以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这些话,无非是仗着有老大朱标替他兜底。

除了和老三朱棡不和外,朱桢同其他几兄弟的关系十分密切,尤其是老大朱标和老四朱棣。

所以,就他这种情况,只要不谋反,朱标都能在老爹面前保住他。

更何况是娶媳妇这种小事?

果不其然,随着朱标一出面,朱棣、朱橚两人也先后站出来替老六求情。

“也罢也罢,这浑小子动了歪心思,就算咱想管,日后也管不住!”

朱元璋的心情果然缓和了不少。

转念一想,他觉得老大说的话不无道理。

平日里自己把精力全放在了对老大的培养上,至于其他几个儿子,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

所以连老六成婚这等大事,他竟然都忘记了。

于是他望向朱桢,一张脸依旧绷着,问道:“老六,说说看,你想娶几房媳妇儿?”

朱桢轻轻咳了一声,缓缓将两掌张开,咧嘴笑道:“父皇,孩儿要的不多,十个媳妇足矣。”

一语既出,满殿哗然。

朱元璋:“???”

朱标:“???”

十个?

“来人,把咱的鞭子取来!”

朱元璋瞬间怒火攻心,撸起袖子冲上前,准备暴揍一顿老六。

哪知朱标眼疾手快,抢先一步抱住老爹,急道:“父皇息怒,六弟是在说笑呢!”

朱桢见状也连忙收敛笑容,一脸诚恳道:“其实七个八个勉强也是可以接受的.......”

“孽畜!百官面前口出悖言,你还不嫌丢人么?咱一鞭子抽死你个兔崽子!”

“咱的鞭子,怎么没人取鞭来?”

老朱气得脸都绿了。

朱标依旧把他抱得死死的,又回头朝朱桢喝道:“六弟,还不快闭嘴!”

“对啊,六弟,莫再惹父皇生气了!”

朱棣也连忙站出来,就要去捂住老六的嘴。

“好吧好吧,父皇,最少三个,真的不能再少了......您看我这几个兄长,哪个不是三妻六妾的......”

最后,朱桢讨价还价似地说出了自己的要求,带着满脸的不情愿。

下一秒,朱标感觉父皇腰间的力量忽然小了很多。

再抬头一看,朱标傻眼了——

父皇面无表情,和刚才那副暴怒的样子,简直判若两人!

显然,他已经没那么生气了。

“没出息的东西!”

“老大,给老六选王妃的事情你来办,朕以后不想再看到这个逆子了!”

朱元璋大手一甩,冷冷撂下一句话。

这一幕发生得太过离奇,别说文武百官,就连一向对父皇了解颇深的朱标,一时间也没摸清楚头脑。

父皇刚才还是怒火滔天,怎么突然消气了?

“儿臣多谢父皇。”

朱桢瞬间眉开眼笑。

事实上,眼前发生的一切,完全在他的意料之内。

为什么?

鲁迅他老人家说得太对了,咱们国家的人,自古以来就是喜欢调和折中的。

屋子太暗,如果你主张把屋子拆了,那大家肯定不答应;

但你退而求其次,只想开个窗户透透光,大家自然就愿意妥协了。

心理学上称之为门面效应。

朱桢正是用了这个法子。

一开口先说十个媳妇,老朱铁定不会答应。

所以只能一步步降低要求,直到到达他的心理预期为止。

如此一来,成功率才会大。

当然,除了运用心理战术套路老朱以外,更重要的作用是,如此一来,等于变相给老朱打了一剂预防针——

如果现在不趁着就藩前把纳妃一事搂出来,等去了封地后,一切就晚了。

现在说了,那充其量就是个情窦初开,少男怀春;

到了封地就藩之后再说,那就是骄奢淫逸,色令智昏!

性质完全变了。

这波套路可谓环环相扣,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出来,朱桢觉得,效果貌似还不错?

“定远侯王弼之女淑雅贤惠,为人亲和。以儿臣之见,此女可为楚王妃,不知父皇意下如何?”

朱标稍作思考后,便给出了一个答案。

朱元璋淡淡点了点头,嗯了一声,接着大手一挥,道:“退朝!”

等老朱和百官相继离开后,没等朱桢道谢,朱标、朱棣几兄弟连忙上前围住他。

朱桢察觉情形不对,于是先发制人,急道:“大哥,父皇明明答应让我娶三房夫人,你怎么只定了一个王妃?”

朱标白了他一眼,道:“笨蛋,王妃嫁入楚王府,一定会有通房丫头陪嫁!”

“原来如此啊......多谢大哥!”

朱桢面上说着,心中却是暗骂,通房丫头都能算的?

你要是给我定三个,老子不就有九个了?

“六弟,等你去了武昌,想纳多少侧妃和庶妃不行?为何非要当着父皇的面说出来?”

朱棣一脸不解问道。

朱桢哈哈笑道:“四哥,你不懂!等以后你就知道了......”


【风调雨顺:农业被动技能,农作物收获时,产量额外提升20%】

【工业面板,工业启蒙已激活!满级10级,目前等级1级。奖励量产型纺织机图纸一张!】

【教育面板,常识教育已激活,满级10级,目前等级2级。奖励1到2年级全套语文,数学教材。】

脑海中一条条系统信息接连闪过,科技面板一一被点亮。

奖励信息清楚明白的显示在朱桢脑海里,奖励的实物,更是直接落入了他的系统空间。

看着这些奖励,朱桢心头激动万分,他提了一口气,直到系统提示停下,才呼出来!

“我去,这也太爽了吧?”

“才生了一个儿子,就这么多的奖励!”

朱桢努力平复了一下心情,微笑着看向床榻上的母子,欣慰不已。

还有四个孩子没出生,等孩子都生下来,奖励只会更加丰厚!

这些奖励,将帮助他,将这个封建的大明王朝,带来天翻地覆的改变!

……

几天来,朱桢做了周密的安排,奖励到手,总得都用起来才行!

首先,他命人找来了一个经验丰富的矿主,直接给他一个储藏丰富的铁矿矿点,叫他带人开矿。

接着,又在封地大肆招揽铁匠、木匠,将手中改良的农具图纸、还有纺织机图纸拿给他们研究,给他们一个月的时间,叫他们制作出来。

最后,他又广招学堂先生,想要办学!

虽然他手头只有1到2年级的教材,但在这个百分之80的老百姓都不识字,甚至不识数的封建社会来说,也聊胜于无了。

而且他决定接下来几个孩子带来的科技点,全先往教育上怼,至少弄到全套的初中教材,先把基础教育先搞起来!

否则就是以后得到的科技再多,没人可用,也是白搭。

闲暇时间,朱桢就照顾妻儿,也偶尔会找其他几个妾室,聊表关心。

一晃过了十天。

这天下午,朱桢正在面试一名教书先生的时候,江夏侯裴振义回来了。

“启禀王爷!”

裴振义来到朱桢面前,单膝跪地,抱拳拱道:“幸不辱命,蛮夷作乱的原因,已经打听清楚了。”

“哦?”

朱桢眼前一亮,对面前的教书先生说到:“先生,本王与江夏侯有要事相商,你且拿着这几张纸,先回去研究,咱们改日再聊。”

“是,王爷……”

教书先生点点头,拿起写着阿拉伯数字和加减符号和运算规律表的纸张离开了。

“说吧。”

朱桢示意裴振义开口。

“属下乔装打扮,绕过蛮夷大军,亲自去到他们故土了解了一下情况,这些蛮夷作乱,也实属被逼无奈。”

裴振义答道。

“被逼无奈?”

“哼,我大明对蛮夷的政策向来宽泛,只设置土司制度,让他们部族首领自行统治管理自己的人,赋税也和我大明子民一样,逼到他们什么了?”

朱桢皱了皱眉头。

在其位,谋其政,既然当了楚王,周边这些基础信息,闲暇之余他还是了解了些的。

裴振义叹了口气,道:“问题就出在这土司的头上啊……”

“土司是他们自己人,怎么会出问题?”

朱桢疑惑地问。

“启禀王爷,西南两广地区,地域广阔,部族众多,但土知府却只设了一人。”

“此人名叫日达木基,上任多年,倒也把两广管理的井井有条。”

“朝廷颁布的粮税标准,整个大明都是一样的,可这日达木基欺上瞒下,把赋税提高了三倍!”

朱桢顿时叹了口气,道:“让我猜猜,他给朝廷纳税,肯定是按照朝廷标准,剩下的,都中饱私囊了吧?”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