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小说屋 > 女频言情 > 重回1958,我有一个百货超市李辰溪辰溪全文+番茄

重回1958,我有一个百货超市李辰溪辰溪全文+番茄

喾虾一族 著

女频言情连载

“没问题!厂里的老师傅们可都是行家里手。我马上联系一位,让他负责您这事儿,包您满意。按这进度,后天绝对能给您把东西做得妥妥当当的。”三大爷爽快地答应下来。当个说客、中间人就能得一斤肉干,这样的好事他怎么可能不干呢?看到三大爷答应得这么爽快,李辰溪心里也很高兴。他识趣地告辞走人:“三大爷,您家快要吃晚饭了,我就不打扰了。”这个时候大家屋里都没啥吃的,你还在这里那不是不懂事嘛,老话叫缺心眼。“当家的,你看这嘎嘎肉太好看了。”三大妈看着桌上的肉干,满脸欢喜。这块肉干比家里珍藏的那块老腊肉好多了。三大爷点点头:“嗯!先放着吧,以后用来招待客人。”......晚上八点多的时候,李大贵等人终于回到了李家庄。老支书带着几个人去验收红薯。“都是好红...

主角:李辰溪辰溪   更新:2025-04-24 21:0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辰溪辰溪的女频言情小说《重回1958,我有一个百货超市李辰溪辰溪全文+番茄》,由网络作家“喾虾一族”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没问题!厂里的老师傅们可都是行家里手。我马上联系一位,让他负责您这事儿,包您满意。按这进度,后天绝对能给您把东西做得妥妥当当的。”三大爷爽快地答应下来。当个说客、中间人就能得一斤肉干,这样的好事他怎么可能不干呢?看到三大爷答应得这么爽快,李辰溪心里也很高兴。他识趣地告辞走人:“三大爷,您家快要吃晚饭了,我就不打扰了。”这个时候大家屋里都没啥吃的,你还在这里那不是不懂事嘛,老话叫缺心眼。“当家的,你看这嘎嘎肉太好看了。”三大妈看着桌上的肉干,满脸欢喜。这块肉干比家里珍藏的那块老腊肉好多了。三大爷点点头:“嗯!先放着吧,以后用来招待客人。”......晚上八点多的时候,李大贵等人终于回到了李家庄。老支书带着几个人去验收红薯。“都是好红...

《重回1958,我有一个百货超市李辰溪辰溪全文+番茄》精彩片段

“没问题!厂里的老师傅们可都是行家里手。我马上联系一位,让他负责您这事儿,包您满意。按这进度,后天绝对能给您把东西做得妥妥当当的。”三大爷爽快地答应下来。当个说客、中间人就能得一斤肉干,这样的好事他怎么可能不干呢?
看到三大爷答应得这么爽快,李辰溪心里也很高兴。他识趣地告辞走人:“三大爷,您家快要吃晚饭了,我就不打扰了。”这个时候大家屋里都没啥吃的,你还在这里那不是不懂事嘛,老话叫缺心眼。
“当家的,你看这嘎嘎肉太好看了。”三大妈看着桌上的肉干,满脸欢喜。这块肉干比家里珍藏的那块老腊肉好多了。
三大爷点点头:“嗯!先放着吧,以后用来招待客人。”
......
晚上八点多的时候,李大贵等人终于回到了李家庄。老支书带着几个人去验收红薯。
“都是好红薯啊,支书您看,全都是这么大个的。一共两千斤,妥妥的,。”他们将麻袋依依打开,将所有的红薯都检查了一遍。
老支书看着这些红薯,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好!好!好!”他拍着手叫好,脸上的笑容再也藏不住了。
李大贵提高音量,神色认真地说道:“十六叔特意交代了,咱们得把剩下那 6000 斤,一丁点儿都不落下,全都给拉回来!”
在场的人一听这话都狂喜不已。两头野猪就换来了8000斤红薯?还是得靠辰溪啊!果然有关系、有人脉就是好办事。
“那这样,明天你们继续去吧,记得多推几辆推车去,争取一次性把余下的红薯都拉回来。”老支书安排道,言语间透露出一种不愿夜长梦多的急切。
这些红薯被全部放置在食堂的库房里,为了防止里面的小动物侵扰,他们还特意在库房里面设置了捕鼠器,还特别安排了专人看守。
有了这些红薯,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之前村里粮食见底的时候,可真是人心惶惶啊。
“老支书,我们我们回头再进山一次?”有人提议道,毕竟这些红薯虽然勉强够吃,但还不算保险,最好再弄一两头野猪回来以备不时之需。
“再说吧!”老支书沉吟片刻后说道。有了粮食,勉强度日之后,他实在不想再让大家去冒险了。主要是太危险了呀,要是没抢,还不知道会怎么样。
......
第二天清晨,李辰溪从睡梦中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超市的一元秒杀区。
今天的秒杀商品换成了100斤玉米和100斤奶粉!
卧槽!
100斤奶粉?!
奶粉可是好东西啊!有钱都不好买,不仅价格昂贵,还需要奶粉票,而且奶粉票还很难得。
李辰溪毫不犹豫地花了两块钱将奶粉秒了下来,100袋奶粉,每袋一斤,整整齐齐地躺在他的背包中。
他取出一袋仔细查看,发现上面没有产地等信息,看起来像是三无产品。但就算是这样一袋奶粉,至少也得值10块钱吧!
相比之下,玉米的价格就显得亲民多了,不到一毛钱一斤。
李辰溪环视着这间屋子,心里琢磨着要不要重新装修一下,弄得更好点。
毕竟人的一生所求不过是衣食住行,在衣食无忧的前提下,谁不想让自己住得更舒服点呢?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想里屋修个单间厕所。
外面的公厕他实在很不习惯。
他住的房子不小,完全可以单独隔离一个出来,这样也方便。。
只不过他不认识什么装修的人。
但也没关系,有事找三位大爷就对了。
想到这里,李辰溪赶紧起床,随手拿上几个鸡蛋,就去了二大爷家里。
二大爷正坐在桌前,津津有味地啃着一个窝头。在这个年代,家里其他不上班的人是没有早餐可吃的。一天能有两顿饭,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了。
“二大爷,吃着呢?”李辰溪走进门来,笑眯眯地打招呼。
“哦,是辰溪呀?找我有啥事?”二大爷抬头一看,有点意外地说道。
李辰溪将手上提着的几个鸡蛋递给二大妈,笑道:“二大妈,这几个鸡蛋你们留着吃。我找二大爷有点事。”
二大妈顿时乐开了花,赶紧接过鸡蛋:“好,好,你们聊。”
在她看来,既然是找她当家的办事,收几个鸡蛋也是心安理得的。
她赶紧将鸡蛋拿去放着,心里琢磨着这蛋跟肉的营养也差不了多少。
“二大爷,您认识搞装修的人吗?”李辰溪开门见山地问道。
“哦?”二大爷惊讶地看了他一眼,“认识一个,就在隔壁街道。怎么?辰溪你要修房子?”
他记得没错的话,李辰溪家的那两间房子好像没啥大问题,能住人吧?
这年头,大家都节省惯了,能勉强住人就不会去折腾。
李辰溪点了点头:“嗯!想把房子弄得好点。您也知道,我这年纪也到了,该找对象结婚了,所以......”
二大爷一听就明白了,颔首道:“是该弄一弄房子。等一下我去上班,会路过他家,我帮你喊一声,让他到我们四合院来找你谈。你今天不去厂里那么快吧?”
“我自由,今天去不去厂里都行。那就麻烦二大爷了。”李辰溪感激地说道。
二大爷有点羡慕地看着他:“干采购就是好呀!行,那我现在就出门,你在家里等等。”
说完,二大爷一手拿着窝头,一手拿着饭盒就出门了。
没让李辰溪等太久,一位风尘仆仆的男人就被二大妈带到了四合院。
“辰溪,这位就是顾师傅,你们聊。”二大妈说道。
“好,谢谢二大妈!”李辰溪随手掏出一包大前门香烟,取出一根递给顾师傅,“顾师傅,劳烦您跑一趟,抽根烟。”
顾师傅笑着接过烟:“哪有什么劳烦不劳烦的?我们就吃这行饭的,还得感谢你们这些东家赏饭吃。同志,你准备怎么搞?有啥想法没?”
李辰溪带着顾师傅进屋,开始将自己的装修想法一一说出来。

到时候我给老爷子他们做衣服,来福他们就算了,他们的衣服还能穿呢。
李辰溪闻言,翻了个白眼,心里嘀咕:全是补丁,也叫还能穿?
如今这个大环境,大家都流行缝缝补补又三年,哪个孩子的衣服上没有几个补丁?
很多还是大人不穿的衣服改过来的。
我跟纺织厂的人有来往,可以弄到布,你们就放心吧。
老爷子这时也发话了:“旭强家的,你就按照我乖孙说的做。”
黄兰连忙点头应道:“叔,我明白。”
老太太则开始“教育”来福等三个小家伙:“以后呀!”
一番“教育”之后,她就带着黄兰去厨房忙活起来,准备包饺子。
黄兰看到李辰溪带回来的东西,眼睛都直了,不住地感叹:“婶,辰溪他真厉害。”
老太太一听这话,心里乐开了花,嘴上却笑骂道:“你们一个个都是没出息的,就我家辰溪最争气......”
接着,她又是一番自卖自夸的话,把李辰溪夸得天花乱坠,还不忘拉踩一下其他人来抬高自己的乖孙子。
而李辰溪的堂婶黄兰也在旁边配合着老太太的话。
又过了一会儿,李辰溪的堂叔李旭强挑着两桶水,风尘仆仆地回到了家中。
老爷子见状,也不让李旭强稍作歇息,便指使道:“今天辰溪回来了,你多挑几桶水,好让他晚点能洗个澡。”
“行嘞!”李旭强乐呵呵地应着,丝毫没有意见。他来这里,可比去自己亲爸妈那儿勤快多了。这事儿全村人都知道,也都没人说闲话。
李辰溪见状,连忙对老爷子说道:“爷爷,你让三叔歇会儿吧!”随后,他又转头对李旭强说:“三叔,等会儿我跟你一起去挑水。”
李旭强笑着摆了摆手:“不用不用,辰溪你在家里好好坐着就行。现在挑水的地方有点远。以前那口井干了,咱们得走更远些。”
老爷子见亲孙子为李旭强求情,也顺势说道:“那你吃了饭再去吧,等会儿允许你喝两杯。”
“谢叔嘞!”李旭强一听这话,顿时乐得找不着北了。
地瓜烧可是稀罕物,平时老爷子都是自己偷偷喝一杯,很少给他喝的。
为了那两杯地瓜烧,多挑几桶水他也毫无怨言,心甘情愿地乐在其中。
本来,他是可以去村里食堂吃的。
但今天家里包饺子,谁还愿意去食堂吃那些难吃的野菜粥呀?不仅难吃,还根本吃不饱。
正在包饺子的黄兰,又忍不住夸起了那面粉:“这面粉可真好呀!”
要不是李辰溪在家吃,他们可能得往面粉里掺点东西呢。
哪有直接用富强粉包饺子的呀?
此时,村里各家各户都在议论着李辰溪,言语间充满了羡慕。自家的孩子都在李辰溪那儿得到了好处,夸起人来自然也就毫不吝啬了。
饺子新鲜出炉,被小心翼翼地摆放在桌上,奶奶还特意炒了一小碟脆香的花生米,专为爷爷的下酒时光准备。
老爷子乐呵呵地从柜子里拿出了他珍藏的地瓜烧,笑眯眯地向李辰溪问道:“辰溪啊,想不想陪爷爷小酌两杯?”
李辰溪微笑着点头:“当然,爷爷,我陪你喝两杯,不过得悠着点。下次我回来,给您带两瓶好酒,我爸那还藏着一瓶茅台呢。”
一提及李辰溪的父亲,老爷子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别提那个混账了,真是个不孝子!”老爷子气呼呼地说,心里想着,有这么好的酒也不知道拿回来孝敬老子,跟他那乖孙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想当年,自己辛辛苦苦供他读书,原以为能享享清福,谁知他娶了媳妇就忘了爹娘,去了城里后,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
现在更是离谱,竟然跟个寡妇跑了,去给人家当牛做马。
不过,那混小子唯一的功劳就是给他们留下了辰溪这个乖孙,让他们晚年有了依靠。
李辰溪见状,赶紧转移了话题。
老爷子平时话多,但李辰溪不能,毕竟老李对他这个儿子已经尽到了责任,无可挑剔。
香喷喷的花生米和饺子让大家胃口大开,尤其是来福、来才和来芳三个小家伙,吃得那叫一个狼吞虎咽。
“大哥,我们今晚还能吃到饺子吗?”小丫头来芳天真地问道。
在她的记忆里,只有过年才能吃上那么几个饺子,而且味道远不如今天的。
来福和来才也忍不住看向李辰溪,眼中满是期待。
他们的母亲瞪了他们一眼:“美得你们,还想着今晚继续吃?”
吃一顿还不够,还想连续吃,做梦去吧!
以前只有地主老爷才能天天吃吧?
要不是辰溪大哥回来,他们连野菜团子都吃不上几口。
“哦!”三个小家伙失望地应了一声。
李辰溪见状,笑着安慰道:“今晚不吃饺子了,我们吃肉!”
三个小家伙一听,眼睛里顿时闪烁起了光芒。
吃肉?太好了!
他们的婶子语气严厉地对他们说:“今晚回家吃,不准......”
李辰溪打断了她的话:“婶子,大家一起来吃吧!”
婶子黄兰犹豫着,眼神不时偷偷瞄向李辰溪的奶奶。
老太太瞅见这情形,撇了撇嘴,带着几分嗔怪道:“我孙子叫你们来,你们倒不客气,那就来吧,算你们有口福!”
黄兰夫妇相视一笑,心中暗自感激。
其实,他们夫妇俩还好,主要是心疼三个孩子,总想着尽可能给他们补补,于是便厚着脸皮应承下来。
饭后,三叔李旭强准备出门上工,他感慨地摸了摸肚子:“好久没有吃这么饱了。”
李辰溪跟了出去。
“三叔,往后我不在这边,爷爷奶奶就麻烦你们多照应着点儿了。”李辰溪一脸恳切地说道。
李旭强惬意地深吸一口烟,咧嘴笑道:“嗨!这还用你特意交代?放一百个心!咱乡下这儿,有我盯着,保准出不了岔子。”

她家真的是太需要粮食了,从昨天开始,家里的顶梁柱和儿媳就四处奔波去弄粮食,可现在这个年头,谁家都不宽裕啊!又有谁会愿意拿出多余的粮食来换鞋底呢?
看来,辰溪这孩子是不忍心看她家挨饿受冻,专门跑来雪中送炭的。
这份情谊,让阿婶感动得热泪盈眶。
李辰溪很快又回到了屋,和起了面来,准备今晚加餐,蒸一锅馒头。
不到2小时,一锅馒头很快就出炉了。
李辰溪一边吃一边打开了“58超市”。
还是和早上一样,只有空荡荡的“一元秒杀”几个字。
但很快他就注意到,背包里有1枚好人卡。
好人卡?
神马东西?
我也没谈恋爱啊。
就我现在的条件,估计狗都看不上我。
仔细一想,现在是建国后的50年,肯定不是我理解的那个好人卡。
那肯定是做好人好事了,难道是做好事能获得好人卡?
好事?我刚才给阿婶送了15斤面粉,难道是这个?
“好人卡,使用成功!“
“叮咚,恭喜你解锁肉食区,本次消耗好人卡1枚”。
李辰溪点击后发现空荡荡的一元秒杀区旁边有一个“肉食区”的牌子。
“肉食区”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有”五花肉、猪蹄、大肠、鸡、鸭、鹅…等等“。”发财了,发财了,这下再也不用慌了。 “
”超市在手,天下我有”。
“看来要解锁超市功能,初步看来要做个好人才行”。
“那我会不会成为第一慈善家呢?”
......
很快,李辰溪就兑换了5斤大肥肉,看着超市超市余额从18元变道13元,一阵肉疼。
“看来,要想办法增加收入才行了。“
一夜过后,李辰溪早早起了床,按照原计划,今天他得下乡去采购物资。
然而,他深知现在的乡下情况堪忧,粮食短缺,人们都在为生计发愁。
但即便如此,为了工作,他还是得走一趟。
毕竟,在中国,农村总是扮演着兜底的角色,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但是,他现在有“58超市”,这些都不是问题了。
还可以利用超市兑换物资,一个生财之道瞬间就在脑海生成了。
思索半天后,李辰溪放弃了原主计划,一个刚入职的职工,非常顺利的就采购到了大家伙都难采购的物资,这很难说的过去,避免惹人耳目,所以他决定下班后去看望原主的爷爷奶奶。
万一还能获得好人卡呢?
不过在这之前,还是要来个“一元秒杀”。
今天的商品居然有三样:花生、红薯和糖果。
都是100斤装。
很快李辰溪就在三条秒杀成功的信息后出门了。
沿着脑海中的记忆,花了两个多钟头的时间,终于来到了李家庄。
这一路上,他目睹了太多困苦的人民,心中五味杂陈,却不敢多看,生怕自己会心软。
他知道,眼下的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自己无能为力,救不了太多人。
目前,他只想先过好自己的生活,同时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值得帮助的人。
当李辰溪快要进村的时候,他赶紧把准备好的2斤大肥肉、50斤花生、10斤鸡蛋、10斤面、1斤糖从储存包中拿出来,放在背篼里。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辰溪,又回来看太叔公和太叔婆呀?”
他转头望去,只见几个年纪相仿的青年正在搬石头。
其中一人他认识,是堂哥家的儿子李大福,小名旺财。
虽然年纪相仿,但按照辈分,旺财得叫他叔。
“旺财,你这小子,怎么叫人的呢?要不要我找我那堂哥聊聊?”
李辰溪半开玩笑地说道,其实并无怒意,只是想逗逗这个年轻的后辈。
李大福,也就是旺财,一脸郁闷,平白无故地矮了一辈,心里自然有些不乐意。
但碍于辈分,他还是乖乖地叫了一声“叔”。
......
乡下的情况比李辰溪想象的还要糟糕。
他甚至还碰到了几个正在啃草根的孩子,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看着都让人心疼。
李辰溪实在不忍心,便喊他们过来。
“知道我谁不?”
李辰溪看着眼前的这几个孩子,他们穿得破破烂烂,严重营养不良,其中一个小女孩的眼神里满是怯意。
一个小家伙忽然上前指着自己,“我知道你,你是俺的十六爷爷”
李辰溪望去,只见那个小家伙还流着鼻涕,猛地一吸,然后咕噜一声,竟然把鼻涕给吞下去了。
这一幕让李辰溪感到头皮发麻,心里五味杂陈。
心中思量,能叫他十六爷爷,应该是族中某个堂兄的小孙子。
“都排好队,一个一个来”李辰溪吩咐道。
小家伙们一听就知道李辰溪要给他们礼物,之前他们遇到过这样的人。
于是一个个立刻乖乖的排好了队。
远处,有几个大人正在看着这一幕。
“是辰溪回来了。”
“瞧瞧人家辰溪,在城里吃皇粮,过得可滋润了。”
“是啊,辰溪也到了该成家的年纪了,我娘家有个表侄女,长得那叫一个水灵,和辰溪正般配呢。”
“得了吧,你那点小心思谁不知道啊?人家辰溪眼界高,肯定得找个城里姑娘。”
......
李辰溪浑然不知,村里的妇人们已经开始琢磨着给他介绍对象了。
此时,他已经让眼前的小家伙们排好了队,从背篼里拿出一个布袋,里面装满了零散的花生。他伸手进去,一把抓出了好多花生。
“用衣服兜着。”他吩咐道。
“谢谢十六爷爷!”他们兴奋地喊道,连忙把衣服打开来接花生。
“到我了,到我了!谢谢十六爷爷!”其他孩子也迫不及待地喊道。
分完这些孩子后,花生还剩了不少。李辰溪把它们放回了背篼里,打算拿回去给爷爷炒了喝酒。
得到礼物的小家伙们撒丫子向着村子里跑去,逢人就说是十六爷爷给的。

对他们来说,这一捧花生已经是难得的美食了,毕竟他们天天吃的都是野菜。
李辰溪刚到爷爷奶奶的家门口,就看爷爷正在摆弄着一把铁锹,来到近前,发现是木头做的把手那里断开了。
“爷爷,我回来了。”
猛然间听到李辰溪声音的老爷子,一把扔下了手中的破烂。
“辰溪回来了啊!快进屋,吃了没,我让你奶奶给你做点饭”。老爷子朴素的话语中透漏着关切。
李辰溪连忙摆手说道:“爷爷,我不饿。看看我给你们带了什么回来。以后啊,你和我奶奶就放心大胆地吃好喝好,我现在可以养你们了!”
听到这一句“可以养你们了”,老头子差点没忍住掉眼泪。
“好好好!咱家辰溪真是有出息了。”他欣慰地笑着说道。
李辰溪从背篼里首先取出了剩下的花生,递给了爷爷,“爷爷,这些花生留着你下酒用。”他深知老爷子平时就爱喝两杯,但家里条件有限,只有地瓜烧这种用简单工艺酿制、味道并不怎么好的酒来解馋。
老爷子一看这么多花生,顿时笑得合不拢嘴,“哦哟!这么多花生,真是太好了。”
他想着炒出来的花生米那香喷喷的味道,再配上酒,简直是人间美味,忍不住咽了咽口水。但最终还是理智占了上风,“爷爷先抓一把尝尝鲜,剩下的你拿回去。”
李辰溪笑着摇头,“爷爷,你就留着自己吃吧。我现在吃公粮的,不缺这些的。”
“嗯!公家好,公家好呀!”老爷子开心地说道。毕竟在这个物资紧缺的年代,采购员可是个香饽饽,能接触到更多的物资。他心想,这下孙子肯定不会饿着了。
接着,李辰溪又从背篼里拎出了一袋面粉,“爷爷,你和奶奶年纪大了,以后多吃点细粮,对身体好。”
老爷子接过来一看,惊讶道:“这是富强粉啊!”他知道,富强粉是现在最好的面粉,精细、面筋含量高、杂质少、颜色白。在这个年代,面粉分为1、2、3、4号粉,而富强粉就相当于原来的2号粉,质量上乘。
随后老爷子叹了口气:“这要是换成粗粮,可是能吃不少时间的啊!”
不过,他心里还是很感动的,觉得孙子比儿子还孝顺。
“这白面留着,用来娶媳妇都绰绰有余了。”老爷子感慨道。
在这个年代,农村里十斤粮食就能娶一个老婆,有些家庭甚至为了减轻负担,连彩礼都不要。
李辰溪笑着安慰道:“娶老婆的事,爷爷奶奶你们就别操心了。这面粉你们放心吃吧!”
说完,他又从采购篮里拿出了鸡蛋......
“还有这鸡蛋,哎呀,糟糕,有两个已经破了。”
李辰溪惋惜地说,老爷子闻声转头,果然看见两个破碎的鸡蛋壳,蛋液已经流失,这让他心疼不已,要知道这可都是珍贵的营养啊!
“带这么多东西干什么?”老爷子嘴上虽然在责备,但嘴角笑意却是压不住的。
李辰溪故意卖了个关子:“爷爷,我以后要经常回来住的,家里不多备点好吃的怎么行?我可吃不惯那刺嗓子的棒子面。”
一听这话,老爷子顿时喜上眉梢:“真的?等会让你奶给你做肉臊子面。”
说着,他从采购篮的最下面拿出了大肥肉。
老爷子一看,眼睛差点没瞪出来,这么多肉,还都是大块的肥肉,这可都是好东西啊!
“这......”
老爷子有些难以置信,他怀疑孙子是不是把一年的肉定量都拿回来了。
虽然知道城里的物资相对充足一些,但也是有定量的,尤其是肉这种紧俏货。
李辰溪看出了老爷子的疑虑,笑着打断道:“爷爷,您忘啦?我是干采购的,带点肉回来不是很合理吗?您和我奶奶就放心吃吧,以后咱们家吃的喝的都不愁。”
老爷子仔细想想,觉得孙子说得也有道理,毕竟他是采购员嘛。
“这肉真好,爷爷现在就去炼油。”老爷子抚摸着那块大肥肉,满心欢喜。
李辰溪这才意识到,这个时代的人们对油水是多么渴望。
老爷子麻利地将东西归置好,拎起那块大肥肉就去切了,切了满满一盆,然后起锅烧火。
这天气肉是放不住的,要抓紧处理一下。
肥肉炼油,油渣还能用来包饺子,肉馅都省了。
“我去挑点水回来。”李辰溪看见水缸里的水不多了,便起身说道。
老爷子连忙摆手阻止:“辰溪,不用,你堂叔经常过来的。”
李辰溪这才想起负责照顾两老的堂叔李旭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堂叔家的情况并不宽裕,养育着三个孩子——七岁的来福、六岁的来才和四岁的来芳。
早些年,家里兄弟众多,分家时分到的家产寥寥无几。
幸运的是,李辰溪的爷爷曾伸出援手,这份恩情让堂叔两口子铭记于心,时常前来帮忙,挑水、劈柴等活儿几乎不用爷爷亲自动手。
爷爷又怎会舍得让自己的大孙子去做这些重活呢?
就在这时,三个小家伙从外面跑了进来,正是堂叔的孩子们。
他们赤着脚丫,身上的衣服补丁摞补丁,双手也脏兮兮的,显然营养不良。
几个小家伙,一边跑,还一边嚷嚷着:“大哥,大哥,我们也要吃花生”
很显然,刚才村口的事情已经传开了。
“去,先把洗手洗了。”李辰溪指向远处的水缸。
“搓干净点。”李辰溪一边说一边帮他们舀水。

“首先呢,得把这凹凸不平的地面整一整,不管是铺水泥还是铺地砖都行。”他指了指脚下的地面。
“其次呢,我想把房间弄得明亮一点。窗户得搞大点,或者另开一个窗。墙壁也得刷一刷,看起来新一点。”他又指了指窗户和墙壁。
“能做吊顶吗?”李辰溪最后问道。
顾师傅点了点头:“可以呀!不是多难的事,主要看你用什么材料。”
他解释道:“不要以为吊顶有多高级,更不要以为那是现代才冒出来的。实际上,几百年前就有了。吊顶说白了就是房屋居住环境顶部装修的一种装饰。
最出名的就是“藻井”。
“藻井”这一建筑元素,其造型独特且多变,有方形、多边形或是那圆润的圆形凹面,周围更是巧妙地饰以各式花纹、精湛的雕刻以及绚丽的彩绘,它无疑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回望我国近代,吊顶材料的选择却是十分简陋。
有一类天花构造,是用编织袋、塑料彩条纸拼凑制作而成。这类天花的制作,是将塑料尼龙纤维与粘接剂混合,待干燥后成型。
从外观上看,它显得杂乱无章,毫无美感可言,色彩搭配俗气,图案也十分随意。在实用性方面,更是差强人意,不仅隔音、隔热效果不佳,而且由于材质本身较为轻薄脆弱,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破损、变形的情况,根本无法满足正常天花所应具备的功能需求 。
进入50年代,石灰天花开始逐渐盛行。
它采用预制板结构,用石灰水刷白,但石灰顶噪点较多,表面粗糙,且极易发霉变黑,美观与耐用性均有所欠缺。
“挑些轻质材料吧,我要的是明亮风格的装修。”李辰溪对顾师傅说道。
顾师傅听后,微微点头,心中已然明了东家对于装修风格的需求——主打“明亮”。
接下来,便是卫生间的打造。
“那得铺一条排污管,成本可不小,还得跟街道办打个招呼。”顾师傅提醒道。
“没关系!顾师傅,您尽管放手去做,费用方面您算一下就行。”李辰溪豪爽地回应。
既然东家如此爽快,顾师傅也不再多言。
“包工包料,400元吧!主要是材料费用高些。”顾师傅解释道。
比如地板,你想要铺光亮型的地砖,那价格自然不菲。
还有卫生间排污管的铺设,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好!我先给您200元定金,等完工后再结算剩下的200元。”李辰溪说道。
这个价格,早已在他的预料之中。
“我随时可以找人开工,就看东家您想什么时候开始。不过,起码得先把屋内的东西安置好。”顾师傅回应道。
“那就明天吧!屋内的物品,我会集中到一间房子里。你们弄好一间,再挪过去装修另一边。”
李辰溪说道,“你们行业的规矩我懂,中午包一顿。到时候让他们在对面二大妈家吃,我会提前安排好的。”
“也行,没问题!”顾师傅笑着说道。他们最喜欢这种爽快的东家,不拖泥带水,也不斤斤计较。
说完,李辰溪拿出200元递给顾师傅,让他清点一遍后,便送他出门。随后,他又转身前往二大妈家。此时,二大妈正在糊火柴盒。
糊火柴盒是街道派发的散工,有困难的家庭都可以去申请。虽然挣得不多,但也能补贴一下家用。
“二大妈,我跟顾师傅已经谈妥了。不是要包他们一顿午饭嘛?我想请您帮忙做饭。到时候让他们到您家来吃。等完工后,我给您5块钱或者帮您弄5斤肉。您看行不?”李辰溪对二大妈说道。
二大妈一听,顿时乐开了花。
“太行了呀!”她笑着说道。要知道,她在家糊火柴盒,一千个才挣6毛钱。没错,就是糊一千个火柴盒才得6毛钱报酬,一万个才6块钱。
可别小瞧了这糊火柴盒的活儿,虽说它没啥技术含量,但干起来可绝对不轻松。
这小小的火柴盒,糊制起来程序繁琐得很。
首先得打浆糊,糊内盒的浆糊得调得稀点儿,糊外盒的浆糊则要稠一些。
糊内盒时,得把那细长的小条纸分成十垛,码成一排,然后用软毛刷蘸上浆糊均匀地涂刷,接着,将小条子逐一靠右贴在小条纸上,再逐个揭起,先封好右边再封接头,左边的纸张则先不封,放在桌上待用。
下一步,是将封了头的内盒放在一个木模内,再放上一张方形小木片,用食指滑动纸张,将底部封好,然后拿出模子,晒干待用。
糊外盒相对来说就简单些了。外盒是印在一个大纸板上的,横排十张,竖排五张,整版就是五十张。
需要用刀刻印,那印子得刻得似连非连,轻轻一掰,整张纸就能一张一张地分开。
外盒在印刷后,会被刀刻上预设的印子。
用时,先拿起一摞外壳纸,依次捻开后,用竹片刮上浆糊,一张一张地从右手送到左手,弯曲合上,并用左手紧紧握住数秒,以免炸口。
晒干后的内盒和外盒得套在一起,这才算是基本糊好了。
二大妈,您想啊,帮忙做段时间午饭就能得5块钱,这买卖多划算呀!
“那二大妈我就要5斤肉了。”二大妈笑着说道。
有得选当然得选5斤肉呀!
李辰溪点头应允:“可以,没问题。”
实际上,多数人都会像二大妈那样做出选择。
在这个时代,大家缺的并不是那点儿零钱,而是食物。
城市里依然有许多老一辈的人,他们私下藏着不少财宝,但很多人还是紧握着那些金银财宝,却忍受着饥饿。
你以为他们是自找苦吃,舍不得吃吗?
其实是物资匮乏啊!
随后,李辰溪迈步出门,朝街道办事处走去。
要想搞排污管,必须经过街道办的同意。要不是顾师傅提醒,他还差点把这个给忘了。
刚到门口,就听见里面有人在低声议论。李主任这两天心情不太好,刚出生不久的小孙子饿得直哭,偏偏儿媳妇又没有奶水。
她本想弄点牛奶回去,但哪里有那么容易呢?
听到这个消息,李辰溪立刻想到了自己超市背包里的奶粉。
虽然空手去也可能把事情办了,但国内的人情往来嘛,大家都懂的。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