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祝妙清谢寒照的其他类型小说《主母我真不是扫把星 全集》,由网络作家“绾湘”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他一路疾驰回府。谢瑜敏的事情已经传遍了整个谢家。二房夫人本来还有些高兴,谁知又听谢瑜敏说钟阳伯被交由大理寺审理了,事情又牵扯到他们,二夫人吓得直接昏死了过去。梅香将府中今日发生的事情全都汇报给了谢寒照。他听完后,才问:“少夫人呢?”“少夫人下午回府后,就一直在院中睡着,围场中的事情没让别人知道。”“嗯。”谢寒照应了声,又说:“这几日看护好她。”“是。”-二房院中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连老夫人那边都惊动了。老夫人将谢瑜敏叫到了自己院中,让她将昨日在围场中发生的事情全部讲了出来。她一口气说了个干净,从钟阳伯盯上祝妙清,到几次三番想要污她清白。其中也包括钟阳伯“污蔑”谢寒照与祝妙清有奸情的事情。二夫人昨日昏死过去后,到现在还气的下不了床。今日...
《主母我真不是扫把星 全集》精彩片段
他一路疾驰回府。
谢瑜敏的事情已经传遍了整个谢家。
二房夫人本来还有些高兴,谁知又听谢瑜敏说钟阳伯被交由大理寺审理了,事情又牵扯到他们,二夫人吓得直接昏死了过去。
梅香将府中今日发生的事情全都汇报给了谢寒照。
他听完后,才问:“少夫人呢?”
“少夫人下午回府后,就一直在院中睡着,围场中的事情没让别人知道。”
“嗯。”谢寒照应了声,又说:“这几日看护好她。”
“是。”
-
二房院中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连老夫人那边都惊动了。
老夫人将谢瑜敏叫到了自己院中,让她将昨日在围场中发生的事情全部讲了出来。
她一口气说了个干净,从钟阳伯盯上祝妙清,到几次三番想要污她清白。
其中也包括钟阳伯“污蔑”谢寒照与祝妙清有奸情的事情。
二夫人昨日昏死过去后,到现在还气的下不了床。
今日是大夫人陪着老夫人,谢瑜敏将话说完后,大夫人的脸色当即就变了。
因着老夫人在这里,她没有发作,却还是气的吐了句:“简直是一派胡言!”
谢家上上下下最看重的便是谢寒照。
绝不能接受他身上背上这种传言。
老夫人也没想到竟会是她们二人传出了这种谣言。
还是先关切的问了问祝妙清的身体:“妙清那丫头怎么样了?”
大夫人压下火气:“昨日在围场的时候太医便去看过了,没什么大碍。”
老夫人听见无碍便没再问。
眼下,谢寒照背上了这种流言蜚语,谁还有功夫去管祝妙清与谢瑜敏的事情。
大夫人又替谢寒照解释谣言:“母亲,寒照这孩子从小就性子寡淡,他又是最尊祖宗规矩、礼义廉耻的人,断然不会和妙清有什么的。”
“俗话说得好,无风不起浪。钟家那孩子竟然会说出这话,那定然是瞧见、听见什么了。”
老夫人毕竟年纪在这里放着,许多见闻她听说的也多。
她相信谢寒照是个知道规矩的,也相信祝妙清的乖巧,可这事情不是全然不会发生。
果然,听了老夫人的话,大夫人也马上沉默不语了。
老夫人忽然问:“妙清的孝期还有多久?”
大夫人算了算日子:“还有三个多月吧。”
“嗯。”老夫人点点头,“她年纪尚轻,你这个做婆母的可以多为她寻寻上京城合适的人家,我们安定侯府不是拘俗守常的人家,若是真有合适的,按照礼法只要你这个做婆母的同意,让她从我们侯府改嫁出去又如何?”
老夫人没将话说的太直白。
就算谢寒照成了婚,只要祝妙清留在侯府,那这流言蜚语便还是有能传出去的可能。
倒不如光明正大的送祝妙清改嫁。
真有什么流言蜚语,也能不攻自破。
大夫人十分赞同:“母亲说的是。妙清如今年纪尚小,实在无需一辈子守在侯府。而且她又生的貌美,若是身边没有个人,于她自己而言,也容易被心思叵测之人惦记。”
-
祝妙清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才醒过来。
明月见她醒了赶紧过来扶着她坐了起来。
“姑娘,您怎么样了?要不要再叫个大夫来瞧瞧?”
祝妙清还是浑身乏的厉害,她摇摇头:“没事了。”
她又问了问二房的事情,听到事情如她所愿的解决,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刚从床榻上起身,还没来得及梳妆,谢寒照便青天白日的进了她的院子。
“二哥哥回来了。”
祝妙清对李羡栩感谢的话刚说出口,耳中就传来了谢娴静的声音。
她偏头看过去,就瞧见谢寒照绷着脸走了过来。
毕竟有皇子在这里,他还是先拱手拜见了李羡栩:“参见殿下。”
李羡栩走过去,亲自扶了下他的胳膊,“不必多礼。一别多年,如今你站在我面前,倒有些不敢认了。”
谢寒照只是轻扯出个不咸不淡的笑,没说话。
祝妙清见他们似乎是要说话,便与谢娴静她们姐妹俩一起走远了。
等退到远处后,谢娴静才说:“六皇子在昭国做了八年的质子,前段时日咱们连破了昭国三座城池,六皇子这才得以归京。如今我瞧这个架势,六皇子是想拉拢二哥哥。”
谢瑜敏蹙眉:“朝中谁人不知,二哥哥不是太子——”
“你别乱说话!”
她话还没说完,谢娴静急急忙忙的捂上了她的嘴巴,“祸从口出。这又是在皇宫,三姐姐不要乱说话。”
谢瑜敏悻悻的闭上了嘴。
祝妙清听完谢娴静的话才明白。
怪不得六皇子会突然帮她说话,原来是有意拉拢谢寒照。
那,她与谢寒照的事情,莫非这位六皇子也看出端倪了?
她越想越烦。
现在侯府于她而言,像个“危机四伏”的牢笼。
一个两个的都在打她的坏主意。
她与谢寒照的关系也随时都会暴露。
上京城这个地方,她真的不能久待下去了。
御花园的小溪边有人组织起了曲水流觞。
谢娴静去参加了。
只留下了谢瑜敏与祝妙清坐在一起。
谢瑜敏许是刚刚做了亏心事的原因,和祝妙清待在一起便哪里都不自在,一直有许多小动作。
“瑜敏,你不舒服吗?”祝妙清轻瞥了她一眼,风轻云淡的问了句。
她收回虚浮的眼神,低头凝视着空空如也的手心,话也说的不自信:“是有一些……应该是累了的原因。”
祝妙清为她斟了杯茶:“刚刚跑了那么远,定然是累了。你还没跟我说你刚刚去哪儿了呢?”
谢瑜敏总感觉她话里有话。
她干笑两声:“我刚刚也是进了花园深处,失了方向,绕了好大一圈才走出来。”
“真的假的?”祝妙清脸上仍然笑着,只是那轻柔的笑容下却藏着一丝压迫。
“真的。”谢瑜敏被她问的越来越心虚。
她觉得再这么被问下去,她便要藏不住了。
她起了身:“我去找四妹妹了,大嫂你先歇着。”
祝妙清看着她匆匆而逃的背影,心里那口气却散不掉。
-
谢寒照与李羡栩一起进了凉亭中。
“我才刚归京没几日,这些日子听着手下人说,你正在议亲?可有合适的人选了?”
谢寒照面色如水,回答道:“回殿下,还没有。”
“那可有心仪的女子?”李羡栩一边问,眼神一遍若有似无的从远处的一道单薄的身影上掠过。
谢寒照察觉到了他的眼神。
李羡栩似乎是在威胁他。
偏偏他向来是不受胁迫的人。
他态度端的冷漠又疏离:“我的婚事自有母亲操持,就不劳殿下操心了。”
谢寒照自小便是太子伴读,入朝为官后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太子左膀右臂。
也是知道太子谋划的人之一。
如今皇帝的年纪一年不如一年,这几位皇子都开始蠢蠢欲动。
盼着能抓住太子的死穴,将他拉下太子之位。
朝中局势千变万化,今日他们还能好声好气的拉拢他。
明日可能就能把他当做敌人,群起而攻之。
只是谢寒照没想到,离开邺国这么多年的六皇子,如今再归来,他在朝中毫无根基,竟也想搏一搏。
谢寒照倒是对他多了几分刮目相看。
可夺嫡的事情,他不想参与。
他与太子也不过是君臣之谊罢了。
李羡栩料定他一定会拒绝,今日也只是探探他的口风。
见他态度坚决,他便知道,无论再多说些什么,都打动不了他的。
不过,人都有软肋。
打蛇要打七寸。
拉拢人心也是要如此。
-
从皇宫回去的当晚,祝妙清便被叫去了吟秋院。
祝妙清迈进院子的时,谢寒照还在书房里。
她直接进了书房。
谢寒照正伏在岸上写着书信,手中拿的正是那日她送她的那支毛笔。
她进去后,主动走到桌边帮他研墨。
环境安静的只能听见“沙沙”的细碎研墨声音,她主动说了这几日的安排:“过几日老夫人要去灵岩山中的普陀寺住几日,她老人家怕我在府中太闷了,让我陪她去待几天。”
谢寒照不慌不忙的执笔书写,“去几日?”
“大概四五日就回来了。”她乖巧的回答。
他没作声。
祝妙清也摸不准他的心思,只能在一旁默默地等他开口。
等他手中的信写完,他将笔放下后才说:“你手底下那个小丫鬟不太机灵,到时候让梅香陪你去。”
她捏着墨条的手微微一紧,“梅香毕竟是你身边的丫鬟,她跟着的话,怎么跟老夫人解释?”
他如今找人监视她都这么堂而皇之了。
这还只是她跟着老夫人去寺庙住几天。
若是要彻底逃离侯府,她还要早早安顿好她远在千里外的父亲。
若真要逃,锦官城她和父亲都回不去了。
要寻个安全的地方,寻一个不会被谢寒照找到的地方才行。
完全脱离他的掌控,可谓是难如登天。
谢寒照撩起眼皮看她,幽深的眸底涌动着辨不明的意味。
他说:“你院里人少,之后梅香跟着你伺候了,这还需要什么理由?”
今日在皇宫时,她刚将两人的事情推到守孝期之后。
谢寒照应当还在为这件事生气。
她也不自讨苦吃,他想怎么安排便怎么安排吧。
万一把他惹急了,他再做些出格的事情。
她放下手中的墨条,伸手抓住了他的指尖,“妙清都听寒照哥哥的。”
谢寒照眼底的晦暗却没有因她软下来的态度而散去。
他冷狭的黑眸锁着她,又问:“今日和六皇子在御花园里做了什么?你怎么会遇到他?”
祝妙清剜了他一眼。
他还知道?!
她现在手都是软的,估计都拿笔都要打颤。
许是瞧见了她气急败坏又不敢发作的模样,谢寒照不动声色的勾了勾唇角,破天荒的说:“老实待着,下午我帮你抄。”
祝妙清也怔了下,随后又幽怨道:“咱们的字迹又不一样。”
“嗯,把字写好看了难,写丑了还不简单?”
他抓着机会刺她字写的丑。
祝妙清这会儿懒得和他争辩,“你别骗我。”
“我什么时候骗过你?”
“……”骗的还少吗?
谢寒照直接冲着屋外命令:“传膳。”
这才不紧不慢的放开了她。
祝妙清整理好衣裙,躲得他远远的。
用完午膳后,祝妙清借着手累为理由,一个字也不肯写,只在一旁给他磨墨。
谢寒照倒是遵守诺言,学着祝妙清的笔迹,将《女则》抄写了五遍。
等第二天祝妙清去跟大夫人请安时,顺便将那一叠《女则》送到了她面前。
大夫人拿在手里看的仔细认真,愣是没瞧出来是她儿子抄写的。
她放下那一叠纸,让人拿过来了一本册子给她。
和昨日谢寒照手中的那本一样,里面装订着与他年龄家世匹配的女子。
“既然老夫人说让你帮我,你也看看,哪个合眼缘些。正好过几日就到老夫人的寿辰了,刚好能将人叫到府中与寒照打个照面。”
大夫人一方面是怕日后老夫人怪罪,另一方面,也是真想让祝妙清挑一挑。
如今谢寒照已经二十,他自己一点也不着急,精心为他挑选的女子一个也入不了他的眼,她为这事忧心的头痛。
祝妙清接过册子,认认真真的翻看了起来。
谢寒照只有早日订了亲,她才能早日脱离他。
为他选未来夫人这事,她必得上心。
心中猜测着他喜欢的女子类型,又认真看着册子上清楚写着的家世。
她最后指着骠骑将军家的二小姐说:“母亲,妙清觉得这位姑娘还不错。”
大夫人眼神落在了册子上的几行小楷上。
她认同的点点头:“我先前也是挑的这位姑娘。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入得了寒照的眼。”
“小叔风光霁月,挑剔一些是应该的。”
大夫人揉了揉太阳穴,“他哪里是挑剔一些,他是挑剔千般万般!”
祝妙清没吱声。
连他生母都猜不出来的心思,她更猜不出来。
她从大夫人院中出来时,正巧遇见了陆雅。
她打扮的清雅,却也不失贵气。
想来是大夫人让人细细为她妆点过。
两人互相福了福身,陆雅先开口:“妙清姐,我刚做了些糕点,你也尝一尝吧。”
她毕竟还没入谢寒照的院中,祝妙清还算不得她的长嫂,干脆先以姐妹相称。
身后的小丫鬟将一盘糕点端到了祝妙清面前。
“多谢,只是我不爱吃甜食。”
“那妙清姐姐拿回院中分一分吧,刚刚已经差人送去大夫人院中了。”
陆雅有意与她交好,没等祝妙清同意,便接过糕点,亲自塞到了明月手中。
她身份卑微,在侯府和另外几房的人都说不上话。
祝妙清是个寡妇,家世也不算高,又都是大房院中的人,日后等她进了吟秋院,也能与她作伴。
“那多谢妹妹了。”她客气道。
陆雅垂眸笑笑,“那我就不打扰姐姐了,我先进去了。”
祝妙清点点头,也带着明月回去。
路过吟秋院门口时,她停下了步子。
忽然转身对明月道:“把这盘糕点送去吟秋院吧。”
明月愣了愣,还是听话的端着糕点进了吟秋院的大门。
-
谢寒照看着自己桌上放着的糕点与明月手中端着的糕点一模一样,就连放糕点的盘子,也找不出差别。
他冷嗤一声,将手中的书合上,“你家主子倒是挺会借花献佛。”
明月大气儿都不敢出。
刚想把人叫来好好教训教训,若影却突然进了屋。
“小侯爷,太子殿下有要事相商,请您入东宫一趟。”
他眉宇间添了些烦闷,将书扔在了书案上,看着明月冷声道:“让她亲自做些糕点送来。不然她知道后果。”
明月忙答:“是,奴婢回去就转告少夫人。”
心里却为祝妙清捏了一把汗,小侯爷折腾人的法子,大都在床榻上,每次她家娘子都是脚步虚浮的回来。
看着让人怪心疼的。
-
祝妙清下午亲自去厨房做了些糕点。
怕惹人生疑,老夫人和大夫人那里她都让人送去了。
入夜后,她才带着明月去给谢寒照送糕点。
二房的院子被烧了,从昨天开始,他们院子便一直在收拾残局。
整个侯府里,都满是忙忙碌碌的身影。
她进了那片小竹林。
小竹林里的路七通八杂,不仅能去吟秋院,也能去侯府的后门。
刚走了没几步,远远的便听见身后有道凌厉的声音传来:“妙清,你大晚上的干什么去?”
她呼吸一滞,这声音如此耳熟。
是谢奕舟的生母林氏。
她慢悠悠的回过头,就见她拎着衣裙急冲冲的走了过来。
“深更半夜,你为何踏入竹林?莫不是要去私会哪个野男人?”
竹林这边,平日里家中的女眷是不准走这边的。
只有丫鬟和小厮才走后门。
林氏身后跟了丫鬟,看样子也是要从后门出府。
她当初是安定侯的通房丫鬟,大夫人刚进门她便有了身孕。
老夫人一直嫌弃林氏,她生下谢奕舟后,便被抬为了妾室,谢奕舟也送去了大夫人院中教养。
一直到谢奕舟成婚前,他这个庶子才被记到大夫人名下,成了名义上的嫡子。
为的就是以嫡长子的身份娶祝妙清。
只不过,林氏毕竟是丫鬟出身,行事风格还是上不了台面。
面对林氏的质问,祝妙清只得实话实说:“我做了些糕点,给小叔送过来。”
林氏眉心紧蹙,冷哼一声:“送糕点为何不走吟秋院正门?需要深更半夜的送?”
她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停了停又说,“你莫不是看奕舟离世,便想着勾搭寒照?”
“姨娘莫要往我身上泼脏水!先前小叔帮我去雍州带回了奕夫君的遗物,我心里念着这份恩情,今日恰巧多做了些糕点,又怕有损小叔名声才走的后门。”
“姨娘污了我一个寡妇倒无所谓,若是污了小叔的名声……小叔还没娶亲……”
她说的话林氏一个字也不信,而且根本没往她与谢寒照身上想。
府中谁不知道谢寒照从小到大不管做什么都挑剔的很,是万万看不上祝妙清的。
但不代表祝妙清没有想勾搭他的心思!
“谁会信你这套说辞?我看你就是还惦记着与嫡子的婚约,心思一直在寒照身上!跟我去见大夫人,让她评评理!”
陆雅有些羞涩的点点头:“是。”
她随口夸了句:“很好看,适合他。”
月色浓重,陆雅的荷包只绣了一半便回去了。
祝妙清的芙蓉花简单,只差几针就绣完了,她伏在摇曳的烛光下想把剩下的绣完。
梅香怕她伤眼睛,又添了一盏烛台放在了桌上。
“少夫人的绣工真好。”她笑吟吟的夸赞了一句。
因她是谢寒照派来监视祝妙清的,明月与她有些不对付,她在另一旁白了梅香一眼:“我们家姑娘只是平日不展露绣工,但若是真要比,上京城也没有几个能绣的比她好的。”
“明月,你又开始胡说八道了。”祝妙清在一旁低声提醒她。
她到了上京城后就没展露过锋芒。
怕的就是惹什么不必要的麻烦。
问便是什么都不会。
没读过几本书,也没上过几天学堂,刺绣女工、琴棋书画全都不懂。
明月闷闷不乐的闭上了嘴。
梅香倒也不生气,她面不改色:“姑娘若是得了空,也可以绣一个送给小侯爷,他得了肯定会高兴的。”
一提这个,明月脸色更难看了。
若不是祝妙清嘱咐过她,不能得罪梅香。
不然她真想把梅香轰出去。
祝妙清也没把她的话放在心上,“表姑娘不是给他绣了吗?我这身份送给他了,他也戴不出去,还是算了。”
梅香见状,便没再说话。
-
接连三日都是日复一日,不是听师傅讲经,便是跟着老夫人一起抄写经文。
晚上与陆雅一起又说了会儿话后,祝妙清便准备睡下了。
一直到快子夜的时候,她睡的迷迷糊糊的突然被梅香叫醒了。
“少夫人,小侯爷来了,现在在寺门外等着您呢。”
祝妙清心里咯噔了一下,困意一下子被驱散的干净。
她都到寺庙里了,谢寒照怎么还阴魂不散的?
梅香服侍着为她穿好衣裙后,嘱咐明月留下看好门后,便带着祝妙清走寺庙后门去找谢寒照了。
出了寺门,大约几十米的地方,茂密的大树下孤零零的停着一辆马车。
连车夫都被打发走了。
梅香识趣的等在寺门,没跟上去。
祝妙清不情不愿的上了那马车。
谢寒照也不知道又抽什么风,这时候来找她干什么?
莫不是又是为了床榻上的那点子事情!
她没有好脸色,冷冷的问他:“你怎么这时候来了?”
“路过,来看看你。”他端坐在马车中,从他身上找不出一丝的理亏与心虚。
“深更半夜路过这里?”
“嗯,不行?”他挑眉看她,语调里似乎多了些调笑。
祝妙清犟不过他便想走,“佛门净地,你还是快走吧。明日一早我还要跟着祖母去听师傅讲经,等后日回府后咱们再见吧。”
她火急火燎的准备开溜。
可刚刚弯腰起身,谢寒照便抓住了她的手腕,将她拉到了自己的腿上。
祝妙清跌坐在他腿上的同时,压着怒火低声呵斥他:“这是在寺庙门口,你别太过分!”
谢寒照将她紧紧圈在怀里,轻嗤了一声:“我若是过分的话,这会儿就直接去你住的禅房里找你了。”
他总觉得她不在府中,他心里空落落的,还有些浑身不自在,生怕她趁他不注意偷跑了。
大晚上不睡觉跑来看她。
她却倒好,一丝对他的想念没有就算了,连个好脸色都没有。
他明知故问:“这几日想我了吗?”
话落,他便直勾勾的与她对视着。
她又将那碗雪梨汤装进了食盒,正准备拎着食盒离开的时候,她余光中闪过了一个有些面熟的物件。
她停下步子,眼神锁在了毛笔架上的一支黑色嵌着螺钿团花的毛笔。
她细细想了想,这不是上次祝妙清与她一起买的那支吗?
回想当时祝妙清的话,她说是要买了送给她父亲。
怎么会在谢寒照这里?
她正要拿起那支毛笔再仔细看看时,门口守着的若影将她请了出去。
陆雅出了吟秋院并没有急着去见大夫人,而是将最近几件巧合的事情都联想到了一起。
从谢寒照说捡到祝妙清那只荷包时事情便开始变得奇怪起来。
还有在寺庙中的那晚,她的丫鬟说瞧见祝妙清晚上出去过,还让人备了水。
细细想想,莫不是那晚谢寒照去找了祝妙清,顺便将她的那只荷包拿走了?
不然,谢寒照哪里有机会在马车里捡到荷包。
还有今日瞧见的这支毛笔,她得寻个机会去问问那家铺子的老板,那支毛笔一共做了几支。
谢寒照最近的一些荒唐的传言,她也听说了。
若那女人是祝妙清的话,这一切似乎都说得通了。
将这些事情串联起来后,陆雅只觉得毛骨悚然。
他们二人,一个清风霁月,一个温柔端庄,无论怎么看,都不像是能做出那种事的人。
这天入了夜,谢寒照又如往常一样,让人来请祝妙清过去。
这人是失心疯了吗?
最近让她过去的越来越勤了,再这么下去,二人的关系早晚会被人发现。
祝妙清只好硬着头皮又偷偷摸摸的去了。
只是她没注意,不远处有一对主仆正藏在暗处的花草中,若不走近根本瞧不见她们的身影。
陆雅的贴身丫鬟兰花瞧见祝妙清跟着谢寒照身边的若风悄悄摸摸的进了竹林后,惊讶的捂住了嘴巴,生怕自己会叫出声来。
等人走远,春风院的门也紧闭后,兰花才小声嘀咕:“姑娘,您竟然猜对了,小侯爷与少夫人竟然真有……”
奸情二字,她实在说不出口。
陆雅亲眼看见若风的身影后,这些事情她不愿意相信也要相信了。
她偷偷摸摸的在这里等了一会儿,祝妙清并没有回来。
她便带着兰花离开了。
-
明月如往常一样端着避子汤药进来。
祝妙清接过来,还未入口,陆雅忽然来了。
她冲着明月使了个眼色,让她先退了下去。
陆雅一迈进门槛便瞧见祝妙清手里正捧着碗汤药。
汤药的味道蔓延着整间外室。
她顺势问:“妙清姐姐,你这一大早喝的什么汤药?又生病了么?”
祝妙清扯唇笑笑:“我身子差,气血不足,找郎中开了几副补气血的方子。”
“那姐姐还有方子吗?我先前找郎中看,也说是气血不足。”
她脸上的笑已经不太自然,却还能勉强维持:“我一会儿让人找找,上次抓药回来后便不记得放在哪里了。”
陆雅目的达到便没再追问,“好,多谢姐姐。”
她又故意跟祝妙清说了谢寒照昨日说明了不纳她为妾的事情。
祝妙清听后倒也替陆雅松了口气。
谢寒照并非她的良配,留在他这种人身边,往后的日子必然举步维艰。
可她又瞧见陆雅表情里的委屈,她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劝她:“小叔性子太凉薄,你留在他身边,于你来说并非好事。”
最新评论